中国林学会:守护红色江山 筑就绿色梦想

2021-10-13  |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中国科协网开设“百年学会与党同行”栏目,选取9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全国学会,展现百年学会拥护党、热爱党、忠于党、追随党的成长历程,记录他们坚持把科学交给人民,用科学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重山复岭,濯濯不毛。一百多年前,中国森林自然生态与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一样,百般凋敝。为唤起国人对林业的重视,振兴、繁荣林业事业发展,1917年2月12日,中国近代林学先驱凌道扬等人齐聚上海惠中西饭店,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林业科技社团——中华森林会,这标志着我国林学开始向近现代学科发展迈进。1928年,中华森林会更名为中华林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中国林学会。

百年学会,世纪荣光。一百多年来,中国林学会与党同心,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始终坚持以“建设林业、服务祖国”为己任,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林学会继续谱写新一轮跨越腾飞的壮丽篇章。

时代呼唤 于困境中艰苦创业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林业界也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赴世界各地学习林业知识,他们回国后,成为传播林学知识、推动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骨干人才。1914年,中国近代林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凌道扬从美国留学归来后,深感振兴林业是中国当务之急,本着“集合同志,共谋中国森林学术及事业之发达”的宗旨,于1917年与多位林学先驱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森林会。自此,肩负我国近代林业科学发展历史使命的首个社会团体诞生。

学会的先贤前辈深知木荒之痛,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森林救国之志振兴中华。1921年,中华森林会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专业林业科学刊物《森林》,这对宣传近代林业科学知识、促进林业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当时的中国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中华森林会活动举步维艰。1922年,因缺乏活动经费,《森林》被迫停刊,中华森林会活动亦告终止。

首份林学杂志《森林》

虽然《森林》办刊时间短暂,但仍留下很多有价值的林业文献资料。凌道扬、陈嵘、李顺卿、李代芳等都曾在《森林》上发表文章,为我国林业建设和教育建言献策。中华森林会的先贤前辈也并未因学会活动停止而放弃振兴林业的梦想,继续通过各种形式践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命运与共 于逆境中坚守初心

1928年5月,姚传法等数十人集会南京,在召开了3次筹备会后,同年8月4日,林学会组织正式恢复,改名为中华林学会,姚传法任理事长。

在这一时期,中华林学会坚持科学救国、革新图强的办会初心,召开多次年会,并投身于林业宣传。1930年,农矿部成立首都造林运动委员会,印发了陈嵘、凌道扬、姚传法等编写的造林宣传小册子,向群众进行造林宣传。次年10月,酝酿了一年多的《林学》正式出版,对于促进当时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中华林学会开始“走出去”,参与国际学术交往活动。1930年4月,中华林学会派代表赴东京参加日本农学会年会特别扩大会并作演讲,这是中华林学会首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932年,凌道扬代表中国赴加拿大出席泛太平洋科学协会第5次会议,并当选协会林业组主任。

在战火纷飞、交通艰阻的困苦时期,中华林学会作为经济窘迫的学术性团体更是举步维艰,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林业界的先贤前辈坚守初心,不畏艰险、执着追求,为林学会的存在和发展奔走呼号,为中国林业科学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沐浴党恩 于新生中蓄力前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林业事业重获新生,迎来大规模、有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林业的新时期,广大林业科技人员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陈嵘、沈鹏飞等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重建林学会组织的倡议并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同,林学会恢复重建,定名为中国林学会,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部长梁希任第一任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的成立,使有着30多年历史,从崎岖中走来的中华森林会、中华林学会走向新生。

1951年召开全国林业会议

这一时期,以梁希为代表的林业先驱,怀着“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决心和热情,提出了“普遍护林、大力造林”等为林业奠基的建议,积极参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林业大政方针制定。学会制定了章程,创办了《林业科学》,在全国部分城市建立分会,发展会员,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外事工作等迅速开展起来。

1958年9月至1966年6月,中国林学会共召开12次重要学术讨论会,13次学术报告会、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对毛竹、森林病虫害、森林土壤、荒山造林等重要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1962年在北京召开的学术年会,参加代表达350余人,收到论文203篇,为我国林业发展提出了重要建议,提升了学会的社会地位,是林学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3年,以中国林学会名义组成的代表团出访芬兰、瑞典,回国后撰写了长达15万字的调查报告,为我国林业发展所借鉴。此外,为调动群众参与林业事业的积极性,还组织编写了《林业知识丛书》《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展览挂图》等,推动荒山造林、绿化祖国。

1965年,中国林学会召开造林治沙学术讨论会

伟大觉醒 于春风中勇立潮头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的春风染绿大地。在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下,中国林学会迎来蓬勃发展,开启了林业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这期间,中国林学会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办了中国林业学术大会、青年学术年会等知名学会品牌活动,组织开展了各种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和重大学术考察活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林学会还积极投身于全民科普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林业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等活动,主持编写了《全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着力提高林改试点区林农科学素质,举办青少年林学夏令营等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出版科普图书,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群众性科普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多次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中国林学会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1978年学会恢复活动后成立了国际联络部,先后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林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并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杨树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贡献中国力量。

推进决策咨询服务也是中国林学会的主要工作。创办了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搭建专家建言献策平台,推动林业相关机构恢复和林业方针政策调整,承担国家重要课题,组织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考察”“海南岛大农业建设与生态平衡”“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等林业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提出的多项政策建议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林学会还着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科技奖励。制定了《领军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推荐等工作,实施青年托举工程,为林业科技高水平创新团队年轻领军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打下基础。创建了梁希科技教育基金,设立了梁希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力度、规模不断扩大,梁希科学技术奖也逐步成为如今林业行业公认的最高奖,获得国家奖直推资格。

同心筑梦 于新征程中砥砺奋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林学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会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坚持服务林草科技创新,传播林草科技知识,团结凝聚广大林草科技人员在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努力建功立业新时代,在建设世界一流学会进程中奋勇争先。

第七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新时期,中国林学会加强学术引领科技创新。自2016年起,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围绕林业科技创新关键领域核心问题,启迪创新思维。中国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等学术品牌活动受到行业和专家高度认可。紧贴学科建设和实际需求,每年举办各类专题学术研讨会近百次,“十三五”以来,共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000余次,参会人员20万余人,交流学术论文5万余篇。

中国林学会还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和科普惠民。成立全国自然教育总校,召开全国自然教育工作会议,举办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发布年度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加强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基地建设,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总数量达到171家。

中国林学会组织青少年林学科学营活动

中国林学会组织林业科技扶贫活动

中国林学会注重打造林业高端智库。成立中国林业智库,组织专家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咨询,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咨询报告。创办了《林业专家建议》,加强会员发展与服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营了多个微信平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助力创新驱动也是中国林学会的主要工作。围绕竹木加工、林下经济、珍贵树种经营、森林旅游等领域对接基层和企业,强化科学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扶贫示范,助力产业扶贫。开展了科技成果评价、社团标准制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等业务。

回顾中国林学会百年发展史,就是坚定信念不动摇、坚定信心跟党走的历史,就是广大科技人员以身许国、以林报国的历史,就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为林业和草原事业振兴发达不断奋斗的历史。中国林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国林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以林报国的初心,提振科技兴林的信心,坚定紧跟党走的决心,努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科普生力军作用、智力支撑作用、国际合作窗口作用,不断提升学会群众组织力、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奋斗不息!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冯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