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鲜切果蔬的非热加工方法

一种鲜切果蔬的非热加工方法

发布时间: 2022-11-0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制造业
成果介绍
我国是重要的果蔬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果蔬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40~ 50%左右,居世界第一。因此对新鲜果蔬进行保鲜加工,直接决定着我国果蔬消费和深加工的利用率。现在果蔬保鲜技术主要为气调保鲜和高压保鲜。气调保鲜是将果蔬加工成鲜切果蔬之后再充上氮气加以保藏,一般保藏期不超过21天。另一种方法是高压保鲜,将果蔬切好之后直接装入包装袋,经过500MPa高压的处理,然后在常温下保藏。但两种方法都存在较大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鲜切果蔬保鲜液,其为 0.01~2%D-异抗坏血酸钠、0.01~2%氯化钙和0.01~2%三聚磷酸钠的水溶液。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鲜切果蔬的非热加工方法,该方法利用保鲜液,结合高静压处理,可使压力有效地传递到果蔬表面,既可以杀死果蔬中的微生物,又可以保持果蔬新鲜的品质。
成果亮点
本发明突破了现有的技术壁垒,有益效果如下: 1)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或UV灭菌相比,本方法的杀菌效果更好,果蔬的品质几无破坏,使用的电能只有巴氏杀菌的五分之一。 2)采用高静压杀菌技术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其中对霉菌、酵母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尤为突出,处理之后几无检出,细菌的营养体可以减少6个对数。 3)没有有害物质排出,使用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果蔬加工技术。
团队介绍
该发明依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等领域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团队实力雄厚。 胡小松,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食品协会和食品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务院扶贫办世行项目专家;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农业与食品顾问;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技术顾问;北京市顺义区政府顾问;北京顺鑫农业集团公司战略顾问;新加坡APC投资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食品学报》和《食品工业科技》编委;杭州商业大学客座教授。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22

龙兆磊

四川兆辰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院院长

综合评价

1、科技成果创新水平 食品超高压技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日本小规模地应用,之后德国、英国、 法国、西班牙和美国等国先后在 2000 年前后研发成功了用于规模化生产的超高压设备。 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西班牙、希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快速地推广和应用该项技术,到 2014 年,全球已经有超过 222 条的超高压食品生产线。 目前超高压设备主要的生产厂家为西班牙的 Hiperbaric、美国的 AVURE 公司和德国的 MULTIVAC 公司。 国内超高压装备与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团队承担。针对传统热杀菌导致食品颜色改变、香气逸散、口味破坏、营养损失、形态变化等品质劣变问题,以及非热加工装备技术滞后、杀菌理论不明确、杀菌后食品品质评价研究薄弱以及杀菌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项目团队开展非热加工装备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开展果蔬、传统食品的非热加工技术与工艺研究,重点开发超高压果蔬制品和传统食品。 本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技术成熟度已达到9级,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推广条件。 2、市场前景 该项技术应用于果蔬加工行业的生产企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有722.2万余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生鲜果蔬相关企业。其中,成立于5年内的生鲜果蔬相关企业最多,占比超7成。 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行业新增企业逐年增长,2020年增幅最大,新增17728家。截至2021年9月15日我国果蔬加工企业新增7444家。 3、产业化路径 建议采取合作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形式。 4、投资风险与回报 食品超高压技术代表了果蔬食品加工的技术方向,在国内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品质,降低能耗,风险低,回报高。对提高相关食品加工企业的竞争水平和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