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桩连接结构

一种桩连接结构

发布时间: 2023-01-1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成果介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桩体,每个桩体的两端为公榫和母榫结构,相邻两个桩体中,一个桩体的公榫端插入至另一个桩体的母榫端内,并形成相邻两个桩体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连接在一起。本发明通过相邻桩体之间采用公榫和母榫插接的连接方式,相比传统端面接触并相互焊接的方式,其能够增大相邻桩体的接触面积,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使得相邻两个桩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从而避免相邻桩连接处出现断裂的情况。
成果亮点
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保证地面有 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目前普遍的解决方式是在地基上打桩,使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由此可见,打桩是将木桩或石桩等砸进地里,以使建筑物基础坚固。钢筋混凝土桩是一种常用的桩身,在打桩时,通过打桩机将一节又一节的桩打入地下,当在上一节桩被打入地下时,这时候需要连接新的一节桩。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新来的桩与老桩进行焊接,如图1所示。但是在打桩过程中,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的相邻两个桩之间容易出现焊接失效的情况发生,即两个桩之间的焊接处易产生裂纹或断裂情况,从而造成连接不够可靠。
团队介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32人,全日制学生18091人,继续教育学生21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工程技术创新团队5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大师工作室4个,四川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天府学者1人,省级名辅导员1人,省级技术能手1人。正高职称61人,副高职称276人,“双师”素质教师669人。博士54人,在读博士68人,硕士822人。学院另有兼职教师410余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