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解析

技术需求基本信息

0 / 2000
0 / 1000
万元

技术需求解析

0 / 500

技术研发指南

一杯茶从茶园到茶杯,必须经过田间管理和车间加工,是植物避免不了病虫害。减少病虫害是保证茶园产出的基础。茶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ticus Karst)是一种由藻类引起的茶树叶片和枝干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部热带和亚热带产茶省,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发生严重,在浙江、安徽等省也有发生。茶树感染此病后树势衰弱,叶片大量脱落,严重时枝梢枯死,对产质量有明显影响。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柑橘、芒果、相思树等多种植物。

1.茶红锈藻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2.茶红锈藻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3.如何进行防治

【症状】 茶红锈藻病在幼龄茶树上发生最为严重,主要为害13年生枝干,叶部和茶果也可罹病。发病初期在茶树枝条上出现不整形的小斑块或圆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大型斑块,甚至布满整个枝条,并在病斑上形成一层绒状物(病原藻的营养体)。病斑初期呈灰黑色,后逐渐变为紫黑色,最后变为铁锈红色。在雨季,病斑上也会形成一层铁锈色绒状物。茶树枝干罹病后,皮层粗糙,出现裂缝,芽叶生长缓慢,很快形成对夹叶,在侵染部位会出现膨大,有时还会形成环状剥皮。有的病枝叶片上会出现黄绿相间的杂色斑。后期病树出现严重落叶,枝梢回枯,芽叶生长稀疏,甚至全树死亡。

除茶树枝干外,茶树叶片也可被侵染。一般老叶上发病多,嫩叶上很少发生。病斑呈放射状圆形或不整形,稍突起,边缘不整齐。叶片正反面均可产生铁锈色绒状物。茶果偶尔也可罹病。茶果上的病斑较小,暗褐色至褐色,病斑稍突起,边缘不整齐。

【发病规律】茶红锈藻病是由一种绿藻寄生引起的病害。病原藻属绿藻门、绿藻纲、桔色藻科、头孢藻属。病原藻以营养体在寄主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潮湿条件下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易于脱落,随雨滴飞溅或气流传播。孢子囊在水中释放出游动孢子,孢子萌发后侵入茶树组织。

茶红锈藻病发生期各地不一,广东地区为5月下旬~11月上旬,湖南省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5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在降雨频繁,雨量充沛的季节,病害易流行。

土壤瘠薄、缺肥或有硬塥,保水性差,易干旱、水涝等原因致使树势衰弱的茶园以及过度荫蔽的茶园均易于发病。

【防治措施】防治茶红锈藻病的重点是加强茶园管理。应清沟排水、勤除杂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增施茶树复合肥,改良土壤环境,增进蓄水和排水力,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

化学防治仍是茶红锈藻病的一项重要防治措施。但如果病原藻的营养体已经侵入茶树组织内部,则化学防治难以奏效。因此,在发生高峰期以前进行防治至关重要。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晚秋再喷一次药。

茶红锈藻的游动孢子对铜素很敏感,因此,在非采摘茶园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保护。

解析专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