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解析

技术需求基本信息

0 / 2000
0 / 1000
万元

技术需求解析

0 / 500

技术研发指南

一杯茶从茶园到茶杯,必须经过田间管理和车间加工,是植物避免不了病虫害。减少病虫害是保证茶园产出的基础。茶云纹叶枯病(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是我国茶树上最常见的叶部病害之一。我国各产茶区均有分布。在树势衰弱和台刈后的茶园发生严重,扦插苗圃发生也较多。茶树叶片罹病后,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随之下降。病株的叶片常提早脱落,树梢出现回枯,致使茶树树势衰弱。发生严重的茶园呈现一片枯褐色。幼龄茶树罹病严重时可出现全株枯死。

1.茶云纹叶枯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2.茶云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3.如何进行防治

症状】茶云纹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但茶树其他部位如新梢、枝条和果实也可被感染。病斑多在叶缘或叶尖发生,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半圆形或淡绿色圆形病斑,后逐渐呈散射状扩展,色泽呈暗褐色或赤褐色,一周后病斑由里向外变灰白色,组织枯死,边缘黄绿色,形成灰色、暗褐色和赤褐色相间的不规则斑块,形似云状波纹,故名云纹叶枯病。后期病斑上产生扁圆形灰黑色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实体。在潮湿条件下,孢子堆常成肉红色,在病斑上成不规则轮状排列。

为害果实时产生黄褐色圆形病斑,以后成灰色,后期生有黑色粒点,病斑部分有时裂开。

发病规律】茶云纹叶枯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有性世代Guignardia camelliae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黑腐菌属。无性世代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茶树病组织或土表落叶中越冬。病菌在侵染循环中以无性世代起主要作用。翌年春季,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孢子依靠雨水传播,侵入叶片后518天就可产生新的病斑。除严冬外,可不断重复侵染。

该菌对低温和高温的抵抗力很强,同时高温可以促进病菌的生长繁殖,潜育期也较短。高湿多雨有利于孢子的形成、萌芽和附着器的形成以及病害的传播。因此,茶云纹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当旬平均气温高于28℃,降雨量40毫米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在有一定菌源数量和感病的寄主植物时,病害往往流行。

夏秋季为发病盛期。在江南茶区一般4月份病情开始上升,56月病情明显增长,8月下旬~9月上旬病害流行,为病害盛发期。华南茶区67月为流行期,10月中旬后病情发展缓慢。

由于本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兼性腐生菌,因此病害发生和茶树生长状况密切有关。树势健壮则发病轻,生长衰弱则发病重。夏季干旱后的茶树在秋季更易发病。冬季遭冻害的茶树叶片也易使已实现潜隐侵害的病菌得以发展。病虫严重发生的茶园也常伴随云纹叶枯病的发生。此外,地下水位高、土壤贫瘠、采摘不合理、管理粗放的茶园,发病也较重。

防治措施】在茶云纹叶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区进行新茶园种植时应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梅占、龙井群体种、福鼎白毫、铁观音等。一般来说,南方品种比较感病,北方品种比较抗病。

增强树势是提高抗病性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茶园管理,增施肥料,勤除杂草,做好夏季抗旱、冬季防冻及治虫工作,促使茶树健壮抗病。秋茶结束后结合深耕,将落在土表的病叶翻入土层深处,不但有助于促进根系生长,增强茶树抗病性,而且可使病叶上的病原不能存活。

化学防治仍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非采摘茶园或幼龄茶园也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杀菌剂的喷施时期为:浙江省以春茶结束后至夏茶开采期前,即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喷药;幼龄茶园6月份气温上升时,常出现叶片枯焦现象,此时须进行喷药保护,以后视病情发展趋势,决定是否再进行防治。全年一般喷药23次。

解析专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