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宁夏中宁县举办枸杞创新研究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专家介绍及专家意见)

发布时间: 2022-08-02 16:53:14

27
1042

6月23日下午,以“创新 开放 融合 共享”为主题的枸杞创新研究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枸杞之乡”宁夏中宁县举行。

论坛以“杞”为媒,针对宁夏枸杞产业创新基础弱、主体少、人才缺的问题,邀请了区内外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代表交流研讨,为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刘建飞,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和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各1项。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10项。发表文章20余篇。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科院兰州分院科技转化奖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是活性糖类成分的发现及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

范艳丽 ,博士,宁夏大学副教授,宁夏农产品保鲜加工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生物发酵与制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宁夏中宁枸杞全产业链引智人才培育专家、宁夏枸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研发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科学研究,近年来一直围绕枸杞开展产地识别和营养健康机制研究,功能食品及配料开发等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宁夏重点研发项目2项以及企业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项。

李政,副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主要研究:微生物合成的纺织用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色素及纺织材料的生物加工领域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化问题。包括微生物菌种的选育、生物发酵代谢过程、生物加工过程和生物材料在纺织领域等方向。涉及γ-聚谷氨酸的生物法生产及其水凝胶的设计和应用、细菌纤维素的结构控制机制及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微生物色素的合成机理、性能、应用及工业化、功能性印染助剂开发和应用。

李峤雪,博士,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广告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任编导策划,多次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中粮集团、中信集团、中国建设银行、新浪网、凤凰网等知名企业提供品牌策划服务。主持和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若干项。先后在多本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陈雪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1月生人。现任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理事。l学历与研究工作经历:1980年9月-1984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农学学士;1984年7月-1990年9月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农艺师;1990年9月-1993年6月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工学硕士;1993年6月-至今陕西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9月-2009年6月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石吉勇,现为江苏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食品智能检测与加工技术装备研究。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食品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部省级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4篇(IF>10论文5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EI论文12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发明专利4件、中国发明专利8件,并先后入选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杰青等。

於洪建,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天津益倍生物科技集团、无锡世纪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药学博士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澳大利亚JCU 大学MBA,研究员职称,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工程硕士企业指导老师,

陈千合

联想创投、英特尔投资品牌及其被投企业传播顾问 

李宁先生个人传播顾问 2014-2018

李宁品牌重塑及李宁首次纽约时装周传播策划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2019 APEC 发言主笔 

10年以上世界500强及全球最大传播咨询公司(福莱国际、BCW)工作经验

邸多隆,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在兰州大学药学院(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四川大学药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和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并工作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曹兵,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1989.9-1992.7原宁夏农学院、林学专业本科生;1992.7-2002.5原宁夏农学院助教、讲师;2002.9-2007.8宁夏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园林系主任、林学实验主任;2007.9-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副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另有江苏省海门三厂中学副校长、成都高新实验中学教师。曾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宁夏生态学会学术年会,宁夏林学院学术年后优秀论文,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一等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几种抗虫树种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虫机理”

余建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药理学系主任,兼任宁夏药学会理事会、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执业药师特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宁夏自然科学金4项,其他科研项目6项。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1项,银川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高丽华,主编教材1部,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在1996年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中国代表队的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中国科协和国家教委的表彰。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专项资助基金项目1项。在Chem . Mater. Inorg . Chem. J. Phys. Chem. B. Euro. J. Inorg. Chem. NewJ. Chem. ChemistryLetter, ThinSolid Film,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近50篇被SCI收录,部分论文被国外同行引用近100余次;参编学术专著2部;申请专利1项。

会议专家意见

1. 建议研究院联合学术委员会及签约实验室,面向全球,每年发布一个关于宁夏枸杞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让全世界了解我们以宁夏枸杞为代表的枸杞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现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枸杞,这样有利于聚集更多的资源助力我们宁夏枸杞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2. 建议研究院全面征集企业需求,做好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对接服务,让高校、研究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研发攻关,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让科技精准的为产业服务。

3. 在科研工作中,由于原料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差异化,建议研究院依托枸杞道地资源优势为签约实验室统一提供道地的枸杞原料开展科学研究。

4. 研究院要大力引导各方资源开展枸杞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要对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要服务于后期的产业化。至于基础研究做什么?需要学术委员会的专家贡献智慧,共同梳理。研究方向一旦确定,可以面向国内外进行招标攻关。现在政府迫切希望释放枸杞资源价值,研究院的技术研究方向一定要服务于这个发展方向。

5. 应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枸杞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开发其剩余价值,将其转化成工业产品,提升枸杞附加值。

6. 加强枸杞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工作。

7. 要明确枸杞有哪些功效物质,更多的探索这些功效物质的形成机理,特别是环境因子对这种功效物质的形成的影响。这样能够指导生产应用。可以通过一些环境调控的方法来提高功效物质的含量,更进一步提升枸杞的养生保健价值。

8. 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并重,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微生物发酵技术;如何把微生物发酵技术与新的化合物的发现和新功能的发现来结合的问题;发酵后新的功能性物质的产生的研究;枸杞中功效物质的作用靶点研究等。

9. 企业是创新主体,宁夏枸杞企业小而弱、多而散,创新能力较弱,这是制约枸杞产业科技转化的重要瓶颈,利用枸杞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的创新主体,是将枸杞基础研究成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利推手。

来源: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