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小产业描绘乡村振兴大画卷

发布时间: 2022-12-09 09:32:22

21
1002

《包头日报》(2022年12月7日) 07版

□记者 李楷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依托资源,发挥特色,因地制宜培育起一批可操作性强、辐射带动广、增收效益好的特色优势产业。许多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成长为响当当的区域名片。

走进固阳县下湿壕镇电报局村,入村道路宽阔畅通、垃圾清理整洁干净、村庄洁净美丽,成规模的黄芪育种基地、忙碌的服装加工厂等,都在大后山这片土地上,描绘着属于小乡村、小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华美画卷。

产业富民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下湿壕镇依托北纬41度的黄金纬度,大力推广葵花,黄芪等经济作物,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村民的土地流转给北京同仁堂,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种养殖。

下湿壕镇电报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俊和说:“每亩地流转出去300元,剩余劳动力,同仁堂用工就用咱们的,这样又增加农民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益。”

53岁的孙永义是固阳县下湿壕镇电报局村村民,从2011年,在村委帮助下他开始承包土地,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葵花。靠着勤劳的双手,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孙永义的带动下,如今,电报局村葵花种植面积达到了800亩,年收入超百万元,激发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同时,通过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力和人才支撑。

融合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积极发展种养殖业的同时,下湿壕镇还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今年三月份,一间服装加工厂开始投入建设,这间小小的服装加工厂虽然只有七、八个人,14台设备,但它的年产量预计能达到1万套以上,实现利润10万元以上。

下湿壕镇红沙坝村的村民张俊兰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的工资就有三四千元。“现在的村子建设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有活力了,好多好多年轻人都回来了。”

此外,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下湿壕镇于2021年10月份联合16个村委以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包头古榆农牧业有限公司,借助乡村旅游,推广当地的农产品。

据包头古榆农牧业有限公司经理王林小介绍,发展乡村旅游的收益直接反馈给了村委。

此外,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电报局村在旅游发展上也迈出了一大步,依托村内传统古村落、窑洞等,镇政府与引进企业合力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通过适当的改造发展养老产业和精品民宿,吸引城里人来休闲度假或养老,发展研学、康养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如今现代化种养殖,休闲旅游,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在大大小小的村庄,一项项特色优势产业搭建起通往乡村振兴的桥梁,为乡村的快速发展和美丽蜕变注入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