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拥抱科学无限未来

发布时间: 2022-12-20 17:29:59

22
1045

“全球已有超过600座科学城,竞争激烈。谁拥有更多更好的大学,谁就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接受专访,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从教育、科技、人才角度,分享对于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的思考。

王焰新院士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以“无用之学”练就“关键一招”

科学城的概念,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础设施、多元创新主体和创新服务等创新要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功能,“和产业园区和科技城建设有着本质不同。”

王焰新校长当前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既是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向,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科学创新创造知识,技术创新创造产品。长期以来,中国光谷正是重视教育、科技、人才,才有今天的发展成绩,书写新篇章,光谷应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探索协同推进‘三位一体’,推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基于此,王焰新校长提出了“四链理论”: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并用“四链理论”的视角,对比了国内外建成的、较为成功的科学城,提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可尝试将大学发展纳入区域建设规划,增加对于学科链建设的关注和投入,政府与高校一道投身学科打造。

美国硅谷的发源地斯坦福大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同在旧金山湾区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学术活动远近驰名之际,斯坦福大学的声誉还有较大“落差”。

王焰新校长说,斯坦福大学“反超”的关键,是对被视作“无用之学”的前沿科学的重视,且以象征性的地租,为工商业界人士和校友提供创业空间,再由这些公司为研究项目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研究成果商品化。

目前,在斯坦福大学官网上,19个研究机构拥有20座图书馆,科研资金达到16.9亿美元。

“学科特色型大学也是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供给链中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哪里拥有更多更好的大学,哪里就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他说,只要有地球存在,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类在发展和进步,地球科学就不会枯竭。学校将全面参与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地大愿做光谷、武汉、湖北发展的‘家底’,结成奋斗共同体。”

地大师生开展野外科考

以绿色为动力驱动科学城建设

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

“21世纪的产业革命从网络、动力源、运输机制等角度,全面整体地走进了绿色世界。湖北东湖科学城在进行产业谋划和布局时,应该充分地考虑这一点。”

“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能源。”他引用了未来学者Jeremy Rifkin在《全球绿色经济新政策2020》中提出的观点——网络、动力源、运输机制是产业革命的条件,表示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建设是湖北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力量建设,就需要在相关条件上提前培育、及时输出、参与分工。

王焰新校长表示,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为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推动科技治江,用稳定持久的科技创新为“长江大保护”和区域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另一重大机遇,他特别提到了碳达峰、碳中和。

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在湖北东湖科学城内布局了武汉资环工研院,以格罗夫氢能汽车为龙头,聚焦氢能产业发展。与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氢能湖北省技术创新中心。

“可以说,湖北东湖科学城在21世纪的产业革命中占有相对优势条件,可以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产业为切口,持续提升绿色产业在企业收入、产值中的比重。”他表示,“地大将牢牢站稳学术制高点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落脚点两个‘点’,围绕国家战略谋划科研布局,贯通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应用三条‘线’,瞄准大团队、大平台、大装置、大项目、大成果,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把宜居乐居放到和创新创业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采访中,王焰新校长提起自己和一位海外地学专家的对话:

“希望能有机会邀请您到地大工作。”

“武汉什么时候能有我现在居住城市的环境水平,我就过去。”

王焰新校长说,这名国际人才的期待,让自己也感受到城市“宜居”的重要性。他说,楼不在高,有产才灵。

图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图书馆

1969年成立的法国索菲亚-昂蒂波利斯(Sophia Antipolis)科学城被誉为法国“硅谷”,与英国剑桥科技园区、芬兰赫尔辛基高科技区并称为欧洲三大科技园区。创办人希望依托法国东南部蔚蓝海岸的风景旅游资源吸引高附加值产业,让科学与商业结合,成为“21世纪的佛罗伦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索菲亚科学城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四层,外国人工作岗位占比达到24%,企业多而小(员工人数少于50人的占比九成),户外运动场所丰富,办公楼租金位列欧洲最低区域之一。

“有些条件,客观上我们很难一模一样,但在另一些方面,湖北东湖科学城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比如建设与国际接接轨的学校,打造体系完善的商业和运动场所……创新创业不仅仅是提供一份工作,更得让人才宜居乐居,这关系着未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采写 | 张隽玮

编辑 | 施佳敏

编审 | 康鹏

审核 | 肖辉

出品 | 光谷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