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塔什萨依村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 2023-01-10 11:15:19

30
954

隆冬晴朗的天空下,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村口巨大的标语牌上,“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几个大字异常醒目。

从2012年成立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水、电、路、网一应俱全,塔什萨依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还是那块地,如今已不再贫瘠;还是那栋房子,如今已变成超市;还是那些村民,如今已有了新身份,有的成了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了“新农人”……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塔什萨依村扶贫先扶志,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塑美丽村庄新面貌,走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然而,在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正创看来,这里最大的变化是人的观念。

见到卡米力·吾斯曼时,40岁的他刚从县城置办年货回来。“去年挣了10万元,日子好得很!”卡米力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成天醉眼蒙眬的“懒汉”。

2018年,塔什萨依村与新疆羌都林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里2300亩土地由公司进行规模化管理,并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

卡米力没了种地烦恼,便隔三岔五打打零工,用挣来的钱买酒喝,喝多了就靠在院墙边晒太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天天上门做工作,号准脉后对症下药。他们针对卡米力的特点,鼓励他考取驾照,购买了一辆拖拉机作为增收工具。

就这样,“懒汉”不懒了,是因为工作队和村“两委”改变了他因循守旧的观念。2021年,全村159名符合就业条件的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就业。塔什萨依村再无“懒人”。

衬衫、牛仔裤、黑皮鞋擦得锃亮,35岁的村民尼尔斯江·吾加布显得精明能干。他现在有多重身份:养殖能手、客运线路车司机和电商达人。

“我家一年至少有17万元的收入。只要思想观念跟得上时代,赚钱不是问题。”尼尔斯江的笑容里透着满满的自信。

观念一变,一通百通。工作队和村“两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始终把“观念脱贫”作为实现村民脱贫的先手棋来抓,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如今,全村有70人像尼尔斯江一样,通过创业实现增收。

村民眼里的“最牛经纪人”安外尔·纳斯尔,在2014年搬迁到塔什萨依村之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一个放羊的”。

2015年,安外尔承包了1200亩地种植甜瓜和打瓜,喜获丰收,赚到了搬迁以来的“第一桶金”。2017年,尝到甜头的安外尔又承包了2000亩地,种植红枣、黄恰玛古等特色农林经济作物,还吸纳了27名村民就业。

腰包一年比一年鼓的安外尔住进了大房子,开上了越野车。然而,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突然有一天我就想明白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个道理。”他说。

于是,安外尔成立了劳务服务合作社,当起了劳务经纪人。目前,有10名村民在劳务服务合作社上班。安外尔每年组织村民务工1000余人次,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党的政策这么好,村里的企业越来越多,机会到处都是。”45岁的安外尔说,再过15年,60岁的他看到的塔什萨依村又将是一个新面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塔什萨依村,人们看到了产业振兴带来的各种变化。”赵正创说,村“两委”将继续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让塔什萨依村越来越美,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瓦石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