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全“数”前进:“灯塔”里的车间革命

发布时间: 2023-01-13 16:58:05

18
926

流水线上,机械臂瞬间“出手”,将一颗螺丝打入组装中的腔体,传送带没有丝毫停顿,就将腔体送往下一道工序。车间里AGV小车随处穿梭,大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每个订单所需的物料是否齐备、每台产品将发往哪个客户都清晰可见。

这里是美的顺德微波炉工厂。“下线一台微波炉只需8秒。”美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应用中心供应链系统部长陈俊对它再熟悉不过,深度参与了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起的“灯塔工厂”评选,至今仍在参与后续提升工作。这8秒,是美的数字化转型的一角,也映射了整个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整个珠三角,这样的“灯塔工厂”共有5座。除了美的顺德微波炉工厂,还有美的广州空调工厂、顺德洗碗机工厂,以及宝洁广州工厂、富士康深圳工厂。以之为典范,广东正以数字化推动“制造业当家”,走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前列。

陈俊相信,广东一定能够抓住这一轮数字化浪潮和机遇,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

“灯塔”崛起

顺德北滘,美的集团微波和清洁事业部,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之一,年产能超过4400万台。与传统工厂相比,这里就连车间也是干净整洁,充满了科技感。初入其中,几乎感觉不到这是一座巨大的工厂。

“最吸引‘灯塔工厂’评审专家眼球的,是整个流程中5G的应用。”美的微波和清洁事业部信息化工程师李智谦说。

作为广东首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之一,美的顺德微波炉工厂从排产,到机械臂的每一次挥动、AGV小车的每条路线,再到AI质检、仓储跟踪定位等环节,实现了5G全连接。工厂实现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6%,渠道库存下降40%,产品品质指标提升15%,内部综合效率提升28%,能耗节降15%。

数字化、智能化的呼声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今天的转型跟过去相比,不仅仅是工厂内某个环节的转型,而是全流程、全系统的集成化转型。

在集成化的转型中,一座工厂要向上看,提高制造水平,也要向下看,减少效率的阻碍。无论是在美的,还是珠三角其他大型制造企业,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而解决的办法都指向了数字化。

作为宝洁广州黄埔工厂供应链总监,赵媛每天都要跟车间打交道,她的工作过去就时常被突发的产线故障打断——流水线上某台设备出现问题,就要整条线停下来。四五年前,在宝洁广州黄埔工厂,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是优化工艺流程、增加备件,或者尽快维修。但这样做只能尽量减小意外停产后的损失,也容易打乱大家的工作节奏,进而影响营销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映。

怎样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状态、预测设备问题?作为打造“灯塔工厂”的一部分,宝洁广州工厂在越来越多的设备上面都安装传感器,并且用网络连接起来,在后台进行实时分析。现在,宝洁广州黄埔工厂越来越多设备的状态都能提前预知。在宝洁待了十多年后,赵媛从未感到工作的效率像今天这样高。

与宝洁同样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进入广东并扎根的代工龙头富士康,则曾饱受传统制造模式之困,尤其是缺工问题带来很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为实现大规模的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富士康探索智能制造路径。2018年,总部设在深圳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业富联”)上市。2019年,富士康深圳工厂入选“灯塔工厂”。“人口红利日渐消失,数字化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应用之义。”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说。

广东制造业体量在全国长期位居第一,数字化转型也引领着全国之先。无论美的、宝洁还是富士康,作为所在行业的世界级龙头,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布局,但都把最大的投入力度、最早的创新探索给了广东工厂,在集团和行业内带来示范效应。

当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灯塔工厂”评选,目光也自然投到了广东。如今美的集团有5家工厂入选“灯塔工厂”,其中广州1家、佛山2家。宝洁中国有两家灯塔工厂,其中广州1家。富士康则建起了4个“灯塔工厂”,其中深圳工厂入选最早。广东“灯塔工厂”数量占全国约1/8,全球约4%。

一个连通珠江两岸、覆盖多种制造业类型、领风气之先的“灯塔工厂网络”在广东逐步成型。

重塑链条

深夜,一位上海的消费者在电商APP上快速点击、下单购买宝洁某款产品。此时,他要的产品还在广州的生产线上。但是几分钟后,货物快递就已经从工厂发出。“与消费者的距离就是一个快递员”,这是宝洁广州工厂的一个普通场景。

在宝洁大中华区首席信息官沈锋看来,“对一个企业而言,数字化一定是全面数字化,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

换言之,“灯塔工厂”绝不仅仅是一座工厂的内部升级,更是供应链、上下游运转方式的全面重塑。如果“灯塔工厂”与下游经销商、终端消费者不能有效连接,就无法实时掌握市场需求,无法作出精确的判断。如果供应商不能根据“灯塔工厂”的排产要求,及时、合格地生产配件并送达,那么“灯塔工厂”就没有根基。

跟消费端在多年消费互联网培育下,已有较好的数字化基础不同,供应端由于配件类型五花八门,且很多是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较弱、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这就需要“灯塔工厂”作为产业龙头去倒逼。

陈俊对此深有体会。在传统的供应模式下,工厂与供应商之间并不“透明”,经常不是其中一方的库存多了、就是另一方的慢了,如果配件送达之后才发现不合格,也会极大地耽误生产进程。能否改变?

在美的顺德洗碗机“灯塔工厂”,这一目标已经成为现实。美的把自身的AI视觉等技术提供给供应商,使其实现零部件智能检验、关键参数智能控制。美的也通过“品质云”,实现对336家供应商品质的在线管控。通过智能排程与供应商协同平台,美的对348家核心供应商库存进行管理。从2018年到2021年,美的顺德洗碗机工厂的来料不良率、供应商库存均成倍下降,供应齐套率提升47个百分点。

海欣光电科技公司是美的顺德洗碗机工厂的一家供应商。其生产过程的品质数据、品质信息和品质情况,以及产品的入库和库存情况,发货的实时情况,都能够及时上传到云平台。据统计,该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

“它们不仅独善其身,还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把价值链打通,与价值链上的不同利益相关方展开合作,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按需批量生产定制产品,并与供应商实时共享数据。”曾经参与珠三角“灯塔工厂”评审的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侯文皓曾分析。

整条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永远是进行时。即便在成功打造“灯塔工厂”之后,龙头企业们仍在持续改善供应链。

最近,陈俊每周都会去一次工厂。“我在负责一个数字化集成供应链项目,未来将在‘灯塔工厂’率先应用,进一步缩短交货周期,帮助工厂和供应链企业双赢。”他说。

数字生态

佛山三龙湾,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的厂房一片漆黑,红绿灯交替闪烁,金属零配件就已经自动在机床上完成加工。这个免费向社会开放的灯塔示范“熄灯工厂”,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新广州知识城内,宝洁大中华区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启用一年。不断有新的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这里诞生,输送到“灯塔工厂”中,让赵媛和合作伙伴们受益。

一家企业通,一根链条通;一个产业通,一个区域通。事实上,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许多企业、工厂碰到的问题是有普适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案也在很多地方可以共通。数字化经验经验不仅可以纵向打通产业链,而且可以横向地跨行业、跨企业规模、跨区域地进行复制与赋能,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珠三角数字化转型生态圈。

就在宝洁大中华区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启用前一个月,《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其中提出,到2025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随后,《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法制保障。

向现有“灯塔工厂”取经,是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条快速路。从美的到富士康,都发现了其中的产业服务机遇。

“一开始没有考虑对外赋能,主要是支撑自己的业务发展。后来有其他企业跟我们交流之后,就说‘这个东西很适合我,你说到我的心上了’。”美的集团IT总监周晓玲说,对外服务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如今,美的成立了美云智数、安得智联等服务平台。安得智联提供的智能供应链服务,则不仅应用在美的体系及相关供应商,还已经深入到宝洁、华为、联想等世界五百强中。由美云智数运营的美的美擎工业互联网,2022年入了选工信部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陈俊透露,目前美擎工业互联网服务的客户中,广东省内企业占比为30%。

如同样位于佛山的全球陶瓷机械巨头科达制造,就在数字化转型中与美的进行合作,为其旗下的科达液压打造了柔性黑灯产线、智能数控可追溯柔性装配线等,生产效率提升10倍左右。

工业富联则在深圳、佛山等地成立了“智造谷”,联合地方政府推动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打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三软三硬’要素,为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推出不同解决方案。”李军旗说。他提到的“三软三硬”,包括工业软件、装备、材料等。

未来,工业富联计划通过“灯塔领航计划”,5年内为1000家制造企业导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5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产业与技术服务。

2022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广东已建设300多个制造业数字化标杆,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在培育省级机器人骨干企业86家发同时,广东还在全国首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汇聚543家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如果说数字化是一场巨浪,那么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是其中的鱼儿。在珠三角,以“灯塔工厂”为代表的一批“大鱼”逐浪争先,乃至已经成为浪潮的一部分。“中小鱼”则紧跟着前行,共同奔向新的大海。

从一座灯塔到万千灯塔,是万千人的“星星点灯”。“让我深受触动的,不仅仅是一项项数字化成果,还有从一线工人到决策层对数字化转型的饱满热情。”赵媛说,作为珠三角制造业的一员,相信拥抱数字化浪潮将为所有人创造更大价值。

来源:南方+